2025年6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了202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小趣整理了2025年JCR的重点数据以及代谢组学相关期刊的IF变化,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BIOTREE
2025年JCR数据重点摘要
1.涵盖254个学科领域的22,249种期刊,包含6,200多种金色开放获取期刊;
2.收录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期刊;
3.618种期刊首次获得期刊影响因子(JIF);
4.计算期刊影响因子(JIF)的分子时剔除了撤稿文献的引用与被引数据,避5.免其对JIF数值产生影响(撤稿文献仍计入分母文章总数);
6.中国内地期刊持续进步,今年585种期刊上榜(去年为517种,增加了68种)。
BIOTREE
2025年代谢组学相关期刊重点变化
在今年四大医学期刊NEJM、The Lancet、JAMA、BMJ和CNS三大主刊的影响因子(IF)整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2025代谢组学期刊影响因子逆势坚挺并呈现出以下三大特质:
1.稳定性强:代谢组学核心期刊(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从27.7 升至30.9;NATURE METABOLISM影响因子从18.9回升至20.8;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影响因子从10.8升至11.9;MOLECULAR METABOLISM影响因子从7降至6.6)整体保持稳定的学术影响力;
2.成长可持续:多本代谢组学相关期刊IF稳步提升;
3.交叉潜力大:在医学、微生物、临床、农学等领域的渗透力持续增强。
在学术评价体系动荡之年,代谢组学期刊正成为高价值研究的"新蓝海"。
BIOTREE
代谢组学常发期刊统计
医学期刊方面,PHYTOMEDICINE提升幅度引人注目,从6.7升至8.3;CELL METABOLISM紧随其后,由27.7跃至30.9;REDOX BIOLOGY也表现优异,从10.7增长到11.9。此外,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分别从4.8提升到5.4、从4.4提升至4.8。
农学期刊方面,FOOD CHEMISTRY表现突出,影响因子从8.5攀升至9.8;FOOD CHEMISTRY: X进步明显,由6.5提升到8.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从7.7提高到8.5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则从4.1增长至4.8。这些期刊凭借影响因子的有力提升,展现出在医学和农学领域研究热度的持续攀升与影响力的稳步增强。
代谢组学常发期刊一览
数据来源于百趣生物协助客户发表文章
BIOTREE
CNS相关期刊
从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来看,今年(2025年)CNS期刊影响因子态势变化不大,都处在40多分的水平。CNS三大期刊中,CELL影响因子从45.5降至42.5;NATURE从50.5降至48.5;SCIENCE从44.7升至45.8。
代谢组学收录较多的CNS子刊方面,以下期刊的影响因子均有上升。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从69.2大幅跃升至103.3,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动力;CELL METABOLISM的影响因子从27.7稳步提升至30.9;NATURE PROTOCOLS也从13.1提升至16.0。
BIOTREE
代谢组学相关期刊
在当下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波动的态势中,代谢组学相关期刊呈现出鲜明特色。虽有部分期刊影响因子有所下滑,但多数降幅在可接受范围,且不乏逆势增长的亮点期刊。其中,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从11.7稳健提升至12.5;ANALYTICA CHIMICA ACTA由5.7升至6.0;METABOLITES从3.4升到3.7;REDOX BIOLOGY从10.7升至11.9;NUTRITION & METABOLISM从3.9提升到4.1。这些期刊的良好表现,不仅反映出其在学术界受认可程度不断提高,更是对代谢组学领域科研人员的鼓舞,彰显出该领域在科研创新与深入研究方面的潜力。
BIOTREE
临床疾病相关期刊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疾病领域的高分学术期刊中,受认可程度持续攀升。2025年,诸多期刊影响因子有所波动。其中,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从96.2降至78.5,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从36.4降至31.0,这两大顶级期刊降幅较为突出,值得有意投稿的学者重点留意。
然而,在整体波动的局势下,仍有部分期刊表现亮眼。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从40.8大幅提升至 52.7,涨幅达29.1%,成为领域内的突出增长点;CARDIOVASCULAR RESEARCH由10.2跃升至13.3;GUT从23提升至25.8,持续巩固其学术影响力。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显著上升,不仅彰显了其在特定领域的科研价值与吸引力,也充分反映出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疾病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巨大潜力。
BIOTREE
农林相关期刊
从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来看,农林相关期刊近年影响因子有不同变化趋势。环境领域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呈现波动,由去年的 10.3降至9.7,跌下10分大关;植物领域的顶级期刊PLANT CELL和MOLECULAR PLANT较去年来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MOLECULAR PLANT 2025年影响因子为24.1,重回20分大关;食品领域期刊FOOD CHEMISTRY持续增长,今年更是达到9.8,来年有望突破10分。其他期刊如FOOD&FUNCTION、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较去年来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幅度较小,今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5.4和8.0。整体而言,各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多样,反映出领域内研究热度与评价指标的动态演变。
BIOTREE
微生物相关期刊
微生物学领域是科研的重要板块,与代谢组学研究关联紧密,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一些期刊在这一年成功突围,影响因子实现显著增长。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迎来大幅攀升,从69.2跃升至103.3 ,重新巩固其在领域内的顶尖地位;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也有所进步,从19.0升至19.3;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从10.6提升至12.6,这些期刊凭借优质的研究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学术舞台上愈发夺目。
然而,也有部分期刊影响因子未能上升。比如NATURE MICROBIOLOGY的影响因子从20.5降至19.4,在学术竞争中面临变化与挑战。
-
深化合作 | SCIEX全球副总裁蔡俊松一行来访百趣,共探合作新方向近日,SCIEX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先生与中国市场副总监江峥女士莅临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趣生物”)苏州产能中心。此次访问,蔡俊松先生、江峥女士与百趣生物总裁邓军亮先生及市场中心总监程羿淳女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2024-04-16
-
薅羊毛 | 组学推荐,豪礼送不停时光荏苒,百趣生物已经迎来了第12个生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质谱技术在动植物生命科学和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特别策划了一场“推荐有礼”活动,邀请广大科研小伙伴们共同参与,推荐您身边有组学需求的伙伴,成功签单,即可获得丰厚礼品!2024-03-13
-
第37期代谢组学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培训班由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artorius Stedim Data Analytics AB(简称Sartorius Stedim)联合主办,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阿趣课堂第37期代谢组学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培训”课程将于2024年04月20日-25日在上海举办。2024-03-13
-
新品发布 | 全面聚焦,探索一碳代谢新可能一碳代谢通路检测能精准定量生物体叶酸、四氢叶酸等代谢物浓度,为推动妇幼相关疾病研究及LDT转化提供新视角和新可能~2024-03-05
-
新品发布 | 直达CNS, 植需NGM尽管植物代谢组学数据的复杂,但为了解决“多”和“准”的核心需求,小趣特为植物领域工作者推出开工BUFF--植物NGM系列产品。2024-03-01
-
项目文章(IF=27.5) | RIN基因新发现:通过根际分泌物塑造抑菌微生态,提升植物免疫力本研究发现植物发育基因可以通过对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组组装的影响来控制微生物组介导的抗病性,从而使植物能够利用微生物组编码的基因和功能。2024-03-01
-
Cell | CUHK于君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除了幽门螺旋杆菌,还有你不知道的胃癌致病因子?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被列为I型致癌物。2024-02-05
-
百趣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邓春晖教授签约仪式顺利举行2024年1月18日,上海百趣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一邓春晖教授签约仪式在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趣生物)总部顺利举行。复旦大学邓春晖教授、百趣生物CEO邓军亮等出席签约仪式。2024-01-22
-
项目文章 | 蛋白质组学:看蚕豆-小麦间作系统如何击败尖孢镰刀菌与苯甲酸的威胁蚕豆(Vicia faba L.)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豆科作物之一。但长期单作,会导致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升高,产量和品质下降。已有研究表明,蚕豆与小麦间作可有效缓解蚕豆的自毒作用,抑制蚕豆枯萎病的发生。2024-01-18
-
百趣助力乳腺癌亚型新解析,开启乳腺癌治疗新篇章!百趣提供技术服务:非靶标代谢组+脂质组学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