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标题:Spatial mapping of metabolite distribution in Dendrobium officinale stems across different ages by MALDI-MSI
发表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影响因子:8.0
客户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合作产品:植物NGM 2
研究背景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 Migo)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营养与药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多糖、生物碱和黄酮为其主要活性组分,与药效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这些代谢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对确定最佳采收时间并解析其生物合成机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铁皮石斛不同年生茎中代谢物空间分布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技术,分析了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茎样品(包括茎表皮和维管束)中生物碱、糖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同时,对代谢物在茎中的时空动态进行成像,筛选出积累特征明显的化合物,为确定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此外,本研究还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富集分析,为后续深入探讨其生物合成机制开辟了新路径。
研究概览

图1 技术流程图
研究结果
1、番红-固绿染色
铁皮石斛茎横切面由外至内进依次为表皮、薄壁组织及维管束(图2A-C)。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生长年限的茎在维管束数量和形态上存在差异(图2D-F)。统计分析表明,维管束数量随茎龄增加而显著增多(图2G),维管束鞘厚壁细胞壁厚度亦随年限显著增厚,尤以二年生茎(DO-2)增厚最为显著(图2H)。二年生茎处于生长旺盛期,维管束密度升高可保障水分和养分运输;厚壁细胞为木质化厚壁组织,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赋予细胞壁高强度,既提供机械支撑又增强抗外界压力能力,使植株保持直立。

图2 石斛茎番红-固绿染色的横切切片及统计
2、总生物碱、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对三年生铁皮石斛茎的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活性物质累积量更高。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介于0.0396%–0.0512%,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图3A);总多糖含量从一年生25.854%升至二年生30.917%,三年生略降至30%左右,一年生最低,二、三年生无显著差异(图3B);总黄酮含量随生长年限明显增加,范围0.17%–0.53%,三年生含量最高(图3C)。

图3 不同生长年限中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3、PAS多糖染色
不同年限铁皮石斛茎段的PAS多糖染色结果显示,多糖主要储存在基质组织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分布(图4)。一年生茎中颗粒数量少且分散(图4A),二年生略有增加(图4B),三年生颗粒数量最多并呈聚集状态(图4C)。这些结果表明,茎中多糖分布会随植株年龄增长而增加。

图3 三年生铁皮石斛茎中多糖的PAS染色切片
4、铁皮石斛茎中代谢物的鉴定
利用MALDI-MSI技术对三年生铁皮石斛茎的横切与纵切样品进行质谱成像分析。聚类热图显示,糖类、生物碱和黄酮含量随植株年龄增长而升高(图5B),一年生(Do-1)显著低于二、三年生(Do-2、Do-3),初步验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层次聚类将Do-2与Do-3归为同一组,提示三年生为代谢谱趋于稳定的阈值(图5C),不同年限茎段的平均质谱图如图6所示。

图5 铁皮石斛茎代谢物的鉴定与分析

图6 石斛不同年限茎段的平均质谱图
5、基于差异代谢物的KEGG富集分析
本研究共鉴定出Do-1 VS Do-2的500种DAMs和Do-1 VS Do-3的571种DAMs。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DAMs主要富集在“代谢通路”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提示铁皮石斛的代谢合成随年龄而变(图7A-B)。两组比较共发现313个共有DAMs,其中包括铁皮石斛特有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生物碱、糖、黄酮类化合物(图7C)。共有DAMs的富集分析则富集于吡啶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关键通路,为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的积累提供代谢依据。

图7 差异代谢物的KEGG富集分析
6、铁皮石斛茎中新亚麻苦苷、海藻糖、纤维二糖和山柰酚的MALDI分析与LC-MS/MS分析
新亚麻苦苷可保护植株免受食草动物和病原侵害。MALDI-MSI显示,该生物碱主要分布于铁皮石斛茎的维管束,并随年份增加而递增(图8A)。糖类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量来源,海藻糖和纤维二糖在茎内均匀分布,无明显区域差异;含量测定表明多糖在一年生最低、二年生最高、三年生略降,与质谱成像结果一致(图3B)。黄酮类化合物帮助植物适应逆境,山柰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及免疫调节活性。其空间分布随年限增加而上升:二年生茎表皮附近富集,其余区域均匀;三年生表皮信号减弱,其余区域仍均匀。对四种代谢物的相对丰度统计表明,新亚麻苦苷和海藻糖逐年递增,海藻糖和纤维二糖在二年生茎最高,三年生略降(图8B)。
利用LC-MS/MS对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茎中的四种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图8C)。结果显示,海藻糖和纤维二糖含量随年限递增;新亚麻苦苷与山柰酚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一年生最低、二年生最高,三年生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与MALDI-MSI结果基本一致。

图8 MALDI-MSI分析及LC-MS/MS分析
7、铁皮石斛茎中新亚麻苦苷、海藻糖、纤维二糖和山柰酚的空间分割分析
基于MSI数据,对石斛茎中代谢物进行空间切割分析。结合冰冻切片和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的结果,选择感兴趣的两个区域(表皮和维管束)进行进一步分析。石斛茎中海藻糖和纤维二糖的分布相对均匀,这两种化合物在表皮和维管束中均有分布,并且随着石斛生长年限的增加,其含量也相应增加(图9A-B)。海藻糖和纤维二糖的含量变化一致。

图9 石斛茎中海藻糖和纤维二糖的含量分析
8、代谢物的共定位分析
植物代谢物共定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Manders共定位系数,以便于定量分析和探索代谢物之间的联系,并研究不同代谢产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是否共存或重叠。结果如图10所示,在铁皮石斛的不同生长阶段,海藻糖和D-半乳糖,Galbeta1,3GlcNAc表现出明显的共定位,它们的空间分布和含量变化高度相似。纤维二糖和D-半乳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它们在代谢物的合成、运输和其他代谢功能方面存在密切的关系。

图10 代谢物空间分布共定位分析
9、铁皮石斛茎中其他代谢物的空间可视化及分布
石斛茎中的其他代谢物的分析如图11所示。D-半乳糖和Galbeta1,3GlcNAc在石斛茎中的含量随着生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乌头碱和麦角碱在石斛茎中的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新香豆苷和peonidin 3-(6″-p-coumarylglucoside主要集中在石斛的维管部分,且随年限呈增加趋势。淫羊藿苷在石斛的一年生和二年生茎中被发现,且在二年生茎中的含量最高,而在三年生茎中的含量最低。

图11 铁皮石斛茎部组织切片中检出化合物的可视化分布分析
研究小结
本研究采用MALDI-MSI进行了空间成像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39种代谢物,其中碳水化合物、类固醇和类黄酮含量随时间增加而递增。这些趋势与生理测定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了MALDI-MSI结果数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与LC-MS/MS的交叉验证,增强了方法学的稳健性。这些发现为确定铁皮石斛茎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了关键的见解,从而提高了其食用和药用价值。
新一代代谢组学NGM 3:聚焦代谢组学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依托20000+代谢物标准品自建库,搭载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以严格四核算法、自动化前处理及全流程质控,全面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另外NGM 3借助MetDNA3代谢网络数据库,还能发现此前未被发现的暗物质,帮助突破科研瓶颈


